智能建造装备及建筑机器人应用有哪些

2025-04-07 11:09:14

846浏览

律师答疑 如你有法律问题,可直接咨询律师
点击展开完整知识

  焊接设备分会

  2025年04月07日07:17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智能建造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旨在加快推进智能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全生命期应用,并明确将智能塔机、智能施工升降机、建筑机器人规模化应用作为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抓手。

  该《导则》适用于新建房屋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等阶段,既有房屋建筑的改建、扩建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可参照执行。明确智能建造的定义《导则》明确了智能建造的定义,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建造技术深度融合形成的人机协同建造方式。要求以“提品质、降成本”为目标,因地制宜集成应用数字勘察、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各阶段的关键技术产品,实现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建造过程,提升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水平。其中,智能施工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工程施工技术和装备进行升级改造,辅助开展各工序环节施工作业,并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物资、施工工艺和场地环境进行智能化组织管理的施工活动。

  系统规划建筑机器人的落地路径《导则》系统规划了建筑机器人的落地路径,尤其在“危、繁、脏、重”场景中,机器人替代人工已成必然趋势。例如,高空作业采用智能安全绳、自动感应装备保障工人安全;混凝土施工部署整平机器人、抹光机器人,通过激光算法实现高精度地面浇筑;钢结构安装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预判构件形变,结合焊接机器人提升安装效率;外墙施工利用喷涂机器人自动规划路径,完成底漆至面漆全流程喷涂;隐蔽工程检测则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自动比对模型数据,生成质检报告等。

  明确全过程数字化交付流程《导则》强调了全过程数字化交付的重要性,要求明确各阶段、各环节的交付内容、流程与责任,统一数据存储、交换和交付标准,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数据安全相关规定,实现建筑工程全生命期的数据贯通,打破信息孤岛。

  加大智能建造人才培育力度《导则》提出要加大智能建造人才培育力度,强化高校智能建造专业建设,完善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快形成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同时,加快研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数字化监管系统,探索建立大数据、AI大模型辅助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

  重点内容智能建造装备及建筑机器人应用

  1.统筹智能建造装备及建筑机器人在施工全过程中的应用,综合考虑各类智能建造装备及建筑机器人的技术适用性、成本投入、效益产出等因素,明确应用需求及进场计划。

  2.采用BIM模型作为智能建造装备及建筑机器人协同作业、路径规划、导航及调度的基础,提升自动化水平。

  3.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对场地平整、基坑开挖及填筑土方量进行自动化测量计算,定期生成不同时间段施工现场三维实景模型,直观展示施工现场进度。

  4.采用智能桩工设备进行软土地基的桩基施工,实现自动定位及施工路径规划,优化施工工序及桩位定位排布。

  5.采用随动式混凝土布料机,通过算法自动控制布料机大小臂运动,辅助施工人员操作布料机作业。

  6.采用条板安装机器人进行大尺寸条板安装,实现条板抓取、举升、转动、行走、对位、挤浆等全过程自动化安装作业。

  7.采用手持式智能钢筋捆扎机,辅助人工进行钢筋捆扎作业。

  8.采用管线焊接机器人对规格较大管线进行焊接施工,实现管道对口焊接的自动化、智能化。

  9.采用5G、激光雷达、视觉相机、北斗定位、接触式传感器等感知技术,进行塔式起重机智能管控,实现场景感知、自动建模、路径规划、远程驾驶、智能避险和紧急制动。

  10.采用智能施工升降机,进行施工人员和物料垂直运输,并加强运行安全监测,实现超载超重识别、笼顶防撞、层门防夹、双笼联动和故障诊断提醒。

  11.采用搬运机器人进行物料自动化运输作业,通过与智能升降机的数据联网,进行自动导航、栈板叉取、障碍物识别,实现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的高效联动。

  12.组合使用整平机器人、抹平机器人及抹光机器人,进行大面积地面混凝土浇筑施工,通过智能激光找平算法、智能摆臂算法等技术,实现全自动作业和高精度施工。

  13.利用地坪研磨、地坪漆涂敷和地库车位划线机器人,进行大面积环氧地坪漆施工,实现路径自动规划和导航、混合出料、精准布料、自主避障、自动收放线和自动吸尘。

  14.采用墙面处理机器人进行大面积的室内墙面施工,实现墙面基层打磨、抹刮腻子和漆面喷涂的自动化作业。

  15.采用喷涂机器人进行建筑外立面墙漆喷涂施工,实现作业路径自动规划以及底漆、中涂、面漆、罩光漆自动喷涂。

  16.采用防水卷材施工机器人进行相对规整的大面积屋面和地下工程防水卷材施工,实现集控制、行走、轨迹校正、卷材及地面加热、压实摊铺于一体的自动化摊铺。

  17.根据智能建造装备使用需要,设置库房、充电站、清洗站、运输中转站、行走通道、指定堆放区等配套设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法临平台的立场。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删除请通过【客服中心】联系我们。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咨询律师,获取专业解答。
看完文章仍有疑问 ?推荐咨询下方专业律师
低至¥0 / 原价 ¥0
限时优惠
15
:
00

专业定位问题,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

平台精选 普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