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人员责任险拒赔案胜诉:卸货受伤为何获赔?

2025-04-03 15:25:03

932浏览

律师答疑 如你有法律问题,可直接咨询律师
点击展开完整知识

  一、案件回顾:卸货受伤遭拒赔,法院判决获支持

  2024年1月,货车司机董某在四川省安岳县卸货时,不慎被车上滚落的日化管砸伤,导致肋骨骨折、脊柱损伤等重伤。董先生向投保的中国人寿财险公司申请车上人员责任险理赔时,却遭保险公司以“卸货不属于车辆使用过程”为由拒赔。

  经法院审理查明:

  1.保险合同关系明确:涉案车辆投保了车上人员责任险(限额10万元),保险条款明确约定“车上人员包括正在上下车的人员”;

  2.卸货属于运输必要环节:法院认为,货车司机在运输过程中装卸货物是工作的组成部分,卸货时受伤应视为“使用车辆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3.保险公司拒赔理由不成立: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全额赔付10万元保险金,并承担诉讼费用。

  二、法律焦点:何为“使用车辆过程中”?

  本案的核心争议在于对保险条款中“使用车辆”的解释。保险公司认为,卸货时车辆已停驶,不属于“使用过程”;而法院则从运输行业特性出发,认定卸货是运输工作的必要环节,符合保险责任范围。

  律师观点:法院的判决体现了对保险条款的“不利解释原则”,即当条款存在歧义时,应优先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同时,结合运输行业的特殊性,将装卸货纳入“使用车辆”范畴,符合公平原则。

  三、实务启示:车上人员责任险的常见拒赔情形与应对

  1.拒赔情形:

  -事故发生时人员不在车内(如车外修车、装卸货);

  -驾驶员无合法驾驶资格;

  -事故因故意行为或违法行为导致。

  2.维权要点:

  -固定证据:事故现场照片、报警记录、医疗证明等需完整留存;

  -明确条款:投保时需重点关注“车上人员”“使用过程”等定义;

  -利用不利解释原则:若保险公司滥用条款拒赔,可主张条款歧义,要求法院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

  四、拓展思考:保险条款的“模糊地带”如何破局?

  1.行业惯例与条款细化:

  运输、物流等特殊行业应推动保险公司在条款中明确“装卸货”等场景的赔付范围,减少争议。

  2.司法裁判趋势:

  近年类似案件中,法院倾向于结合行业实际,对“使用车辆”作扩大解释,以保障劳动者权益。

  3.投保人注意事项:

  -选择保险产品时,优先选择条款清晰、覆盖场景全面的险种;

  -投保后可通过书面补充协议,约定特定场景的赔付细则。

  五、律师结语

  董某案的胜诉,不仅是个体维权的结果,更是对保险行业格式条款合理适用的警示。作为被保险人,需强化法律意识,在遭遇拒赔时积极通过诉讼维护权益;而保险公司也应优化条款设计,避免因“模糊表述”损害消费者信赖。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公平的盾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法临平台的立场。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删除请通过【客服中心】联系我们。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咨询律师,获取专业解答。
看完文章仍有疑问 ?推荐咨询下方专业律师
低至¥0 / 原价 ¥0
限时优惠
15
:
00

专业定位问题,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

平台精选 普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