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签合同吗

2025-05-09 11:44:45

13浏览

法律解析
点击展开完整知识

事业编是需要签合同的。

事业编制人员签订的合同通常是聘用合同。聘用合同是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订立的关于履行有关工作职责,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一种书面协议。

签订聘用合同的目的在于规范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合同中会明确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条件、工资待遇、社会保险、考核办法、合同期限、解除合同的条件等重要内容。

一般来说,事业编的聘用合同期限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 3 年以上的,试用期为 12 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事业编人员虽然签订了聘用合同,但与一般企业劳动合同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事业编聘用合同更多的是基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和国家人事管理的规定,强调的是公共利益和服务的稳定性。

法律依据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九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四)考试、考察;(五)体检;(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第十二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第十三条,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法临平台的立场。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删除请通过【客服中心】联系我们。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细节可能影响结果。建议及时咨询律师,获取专业解答。
看完文章仍有疑问 ?推荐咨询下方专业律师
低至¥0 / 原价 ¥0
限时优惠
15
:
00

专业定位问题,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

相关精选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