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解答
解决法律问题,就上法临
如果有证据,起码你是可以通过司法程序要求对方承担具体的赔偿责任的
对方狗有没有拴绳,对方是走责任的,可以通过起诉维权
宠物狗咬伤人,责任承担情况通常如下:
一般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比如张三在小区遛狗时,虽然狗绳牵得好好的,但狗狗突然冲向路过的李四,将其咬伤,即便张三已经尽到了一定的管理义务,没有主观上的过错,也需要对李四的受伤承担赔偿责任。
未采取安全措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规定,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常见的未采取安全措施的行为,如遛狗不牵绳、不戴嘴套等。比如王五在公园遛狗时没有拴狗绳,狗狗突然冲向正在玩耍的儿童,将其抓伤,王五作为狗主人,没有对狗采取安全措施,违反了管理规定,即使儿童在受伤事件中有一定的逗狗行为,但只要不是主动攻击、伤害狗狗等故意行为,王五仍需承担侵权责任。
饲养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规定,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比如某些城市明确禁止饲养藏獒、杜宾犬等烈性犬,如果有人违规饲养,且该犬只咬伤他人,狗主人必须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即使被咬者是故意挑衅狗狗,狗主人也不能免除责任。
第三人过错:如果宠物伤人是由于第三人的过错导致的,被侵权人可以向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赔偿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例如,甲在小区遛狗时,乙突然跑出来用石头砸狗,狗受到惊吓后咬伤了旁边的丙,此时,丙既可以要求狗主人甲赔偿,也可以要求第三人乙赔偿。如果甲先对丙进行了赔偿,那么甲有权向乙追偿自己已经支付的赔偿费用。
遗弃、逃逸的动物:《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比如阿强将自己的宠物狗遗弃,这只狗流浪期间将小区居民咬伤,阿强应当承担责任。
面对您父亲被邻居家小狗咬到且对方推卸责任的情况,您可以从收集证据、与对方协商、报警处理以及法律诉讼等多个角度来维护您父亲的合法权益。应分析的维度及详细解答:
1、收集证据:
首先,要确保您父亲被咬伤的事实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包括但不限于现场照片、视频、医疗记录(如诊断书、治疗费用发票等)以及目击者证言。这些证据将有助于证明您父亲确实是被邻居家的小狗咬伤,并且因此遭受了损失。
2、与对方协商:
在收集到足够证据后,您可以尝试与邻居进行协商,要求其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和其他损失。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明确表达您的诉求和理由,并听取对方的意见和解释。如果对方愿意承担责任并达成协议,那么问题可能就此解决。
3、报警处理:
如果协商无果,或者对方拒绝承担责任,您可以考虑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都可能受到相应的处罚。同时,警方也会介入调查,并可能协助您与邻居进行进一步的协商或调解。
4、法律诉讼:
如果报警处理仍然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您对协商结果不满意,那么您可以考虑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您父亲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说,您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邻居承担因小狗咬伤您父亲而产生的医疗费用、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在诉讼过程中,您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您的诉求,并遵循法院的审理程序和要求。
5、法律后果分析:
在此情况下,如果邻居确实存在过错(如未对小狗进行妥善管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等),并且因此导致您父亲被咬伤,那么邻居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包括但不限于赔偿医疗费用、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损失。如果邻居的行为构成犯罪(如故意放任小狗咬伤他人等),那么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6、实际操作建议:
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与邻居发生不必要的争执或冲突。
尽可能多地收集证据,以证明您父亲被咬伤的事实以及因此遭受的损失。
如果你父亲不存在挑逗狗的情况,对于狗伤人造成损害的,狗的主人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 违反管理规定,未对动物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造成的,可以减轻责任。